綜觀當今的室內裝飾潮流,幾乎很多方面已走向雷同,雷同越多,創意 就越少。設計師們操起的都是那幾道板斧:天花吊頂、地面大理石、木板或 花崗巖、大皮沙發或木沙發、鋁合金窗門等等,裝飾風格也日趨一致,而且 ,似乎都是歐美的風格為多。這包括,采用外國圖案的墻紙,外國風格的裝 飾條、柱、窗簾、門洞、外國風格的家具以及布局法(很多是從香港沿襲過 來而一并兼收的),雖然有些裝飾法不能認為是外國人的專利,因別人流行 在先,你模仿在后,只好說明是跟別人學的。
我曾經聽一室內設計師說,現是的室內設計,不外是把找來的資料東拼 西湊,各取一些,加以精心描繪而成。效果是不錯,可惜毫無創意。聽了這 話,真令人沮喪。
由于國內的不斷引進,裝飾材料的使用國內外的差距已不大。從裝修的 檔次來說,這是一種提高。但從現在街頭林立的卡拉OK廳、酒吧、食肆、 影樓和超級商場的裝飾來看,不能不承認,這些裝飾有著太多的外國風味。 我們說起風格,有西方的風格和東方的風格,有日本的風格,朝鮮的風格,東南亞各國的風格,還有阿拉伯的風格,等等。這些風格都給人一種鮮明的 印象。那么,中國的風格是什么呢?中國傳統的古典建筑確實在世界建筑史上 占有重要的一席。明式家具、紅墻硫璃瓦、飛檐雕梁、方桌屏風,歷代相傳 形成特色。但中國的現代建筑裝飾特色給人的印象就并不那么深了。融會貫通,集大家之成,從審美來看,也未嘗不可。特別在國內裝飾業的興起之初,摸著 石頭過河,有樣學樣。但時至今日,房地產業和裝飾業的迅猛發展已有十多 年了,該是我們的建筑設計師和裝飾設計師們樹立自己風格的時候—— 一種具有鮮明中國現代特色的裝飾風格。任何具有特色的風格,都受當地傳統民俗的影響,有明顯的地方色彩。 如日本的榻榻米,東南亞一帶的竹樓,歐美羅馬式的塔形建筑。廣州的建筑 特色是樹立于街旁的“騎樓”,因南方盛陽多雨,“騎樓”既可避風避雨,又可遮陰。現時的新建筑以及裝飾,已漸漸沒有了“騎樓”的特色,代之以 南北一樣的風格,出門就對天。廣州西關民宅,也很有它的特色,但也與“ 騎樓”一樣,開始悄悄地消失了。其實,這些傳統的東西,和現代的裝飾意 識結合,都可孕育出一種新的風格。比如博古架、花格,是中國傳統的室內 陳設。把它改裝在現代室內裝飾中,能演變出很具特色的一種裝飾。
比比皆是的西方裝飾文化風格說明了什么呢?人們渴望接受新鮮事物的心理本可理解,但我們沒有樹立起自己新一代的風格卻著實可悲。東西方的 裝飾藝術既有共同點,又各具特色,人們追求西方的風格,從商業裝飾角度 來說,也許是一種噱頭和手段,但在居室之中刻意追求這種風格,是否就是 對長久以來傳統氛圍的反叛,還是一種崇洋的劣性在作怪?如果說,外來文 化有可取之處而善于加以利用尚可言,全盤的接受和刻意的營造就很不可取 ,走自己的路,才是設計師的正確選擇。
現代室內裝飾,審美價值與精神需求已成為重要的內容。美的準則于 各國是不一樣的,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素質、秉性和歷史。中國受儒家思想 影響,強調人的悟心、獨思、謙讓三省其身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傳統的室 內裝飾幽雅寧靜,體現出一種外靜內剛的情操和氣質,我們的當代人仍有著 一種謙和、禮讓和沉著、堅韌的品質。而現在的許多家居裝飾,極盡豪華氣 魄,以顯赫和炫耀為意,材料的組合顯得冷冰冰的,毫無溫情可言,家居成 了賓館。一些人有著極大的廳堂,里面放置著大型的沙發、羅馬柱、雕像和 盆景水池,儼然一個小花園,身居其中,看到的是一種富麗堂皇內的空虛, 沒有了情操,沒有了美感。更有甚者,在賓館式的裝飾中擺上一尊關帝神像 。于是,西方的裝飾與中國的“國粹”結合,繁衍了一種裝飾上的怪胎,令人覺得可笑可悲。此風居然風行都市與鄉鎮,確是令人不可思議。
其實,豪華的裝飾與關帝神像的盛行都是一種功利主義的表現,與室內 裝飾設計的宗旨相距甚遠,這是一些人的物欲澎脹在家居裝飾中的體現。
我們期待新一代有創意有中國風格的設計師的出現,從中國幾千年文化 傳統和人文歷史中,導引出一種新的具有現代意識的裝飾風格。這種風格是 以靜帶動,由幽見深、由曲達直的揉合了中國傳統思想和現代裝飾形式的風格。如果說,在建筑結構、技術、工藝和材料方面我們與國際水平或者還有差距,但在裝飾藝術方面,就沒有落后別人的理由。我們跟完了墻紙跟天花、跟完了天花跟酒吧之風后,現在又興起了日本的榻榻米。什么時候能創出 一個中國式的現代裝飾來呢,希望不遠的將來會有答案。